《气象》是我国现有气象期刊中历史最悠久的期刊之一。她的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《天气月刊》、《天气》和 60年代的《气象通讯》,60年代中期停刊,1975年更名《气象》正式复刊。 《气象》复刊四十多年来, 在中国气象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,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期刊,在气象部门及相关领域更是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欢迎。多年来,《气象》一直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。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CSCD)历年的统计中,《气象》在气象类刊物中也位居前列。1992年,《气象》荣获中国气象局优秀期刊一等奖。2017年入选“第4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”。近年来被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(CSTDB)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、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 库(CAJCED)、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、中文电子期刊(CEPS)等 MGA(Meteorological and Geoastrophysical Abstracts收录,并在互联网上发行。 《气象》认真贯彻“以天气气候监测、预报为中心,以灾害性天气为重点,充分展示气象现代化的最新进展”的办刊方针,为气象业务现代化做贡献。
《气象》杂志设有:综合评述、研究论文、气象业务现代化、天气气候总结、经验交流、专业气象服务、防灾减灾、知识介绍、台站园地、每月天气、每月气候与影响等栏目。
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、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、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、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
1.本刊所刊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编辑部意见,文责由作者自负。
2.本刊统一采用页底脚注的形式,每页注释重新编号,注释序号用①,②……标识。注码置于引文结束的标点符号之后右上方。
3.论文标题应言简意赅,准确反映论文的内容,一般不应超过22个字(含正副标题),尽量避免出现标点符号及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、代号等。
4.参考文献的引文或出处应以方括号上标的形式标注序号。在句末标注的,应置于句末标点之前。例:……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激烈的人才竞争[1]。
5.来稿请写明作者真实姓名、工作单位、职称、联系方式、电子邮箱等信息。本刊恕不退稿,请作者自留底稿。
质量保障、资质可查
精准匹配,方便快捷
拥有多年行业经验
顾问投稿全环节指导
交易有保障,让您无后顾之忧
严格保护用户信息
Copyright © 2022-2025 山东海云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:北字第37B020436号 工信部备案:鲁ICP备2025145700号